X
X

小学数学组:2015经开区数学“和美课堂”观后感

小学数学组:2015经开区数学“和美课堂”观后感

来源:小学部 作者:王芬 杨宇 发布日期:2015-04-17 浏览次数:7280

走近大师课堂,接受精神洗礼

    应学校安排,我们有幸在4月11、12号两天参加了2015年“和美课堂”------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名师高校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两天进行,其中不乏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大家、名家。江苏省江阴市优秀青年教师强震球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节探索规律课《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找次品》;小学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贲友林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节三年级常规课《年月日》的不同上法;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大问题”教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黄爱华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一节《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最后一位则是被誉为“数学王子”的张齐华老师,他上的《圆的认识》是很多老师都喜欢展示的一节课,但是他的这节课却给在场所有人都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完美感受。短短两天时间,这五位小学数学界的教学精英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他们教学上独具匠心的巧妙设计;课堂上的运筹帷幄和良苦用心;感受了他们自信洒脱、轻松自如、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真是给我们听课者带来了一次精神上的震撼洗礼。

    几位大师的的课堂以课本知识为依据,用“以学为主”为杠杆,教会孩子学习的正确方法、教会他们养成认真倾听和自信回应的习惯、培养学生不断质疑和探索的品质,而这些无一不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叫深度课堂、高效课堂。在课堂上他们还渗透了如何做人、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思考萌芽。他们尊重学生,他们了解孩子,他们把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

    黄爱华老师说,当你遇到学习困难者时可以试试对他说:“孩子,别着急,慢慢来,我会帮你的,你一定能行!”黄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老师说:“你们不要轻易地去问一个后进生‘你们学会了没有?’后进生有时候是没有办法判断自己学会了没有的。”“一个后进生愿意花更多时间去研究某门学科一定与这门课的老师对他的关注、欣赏、鼓励态度有关。”黄老师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交流:“请大家听我说……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我……谢谢大家听我的分享!”

    华应龙老师则对孩子们不断灌输这样的哲学思想:“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世界是一分为三的,软硬之间还有微软;上下之间还有中;正负之间还有零……我们能用这样的思想看到天平的第三只盘子吗?如果最坏的结果你都考虑到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比尔盖茨招员工时为何要用‘找次品’来做考题呢?”

    张齐华老师对孩子说:“凭什么你这样认为,你能证明吗?你们有问题要问他吗?你不问我问了。你有什么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与我想的一样,心有灵犀。时针转一圈经过的轨迹是一个圆,了不起,在没有圆的地方看到圆,很有想象力……”他在作报告时不断地引发老师思考:“我们要让孩子学什么样的数学?数学教育还有未来吗?即将消失的职业中有没有教师?”

     如上所述,这几位老师都是堪称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楷模,但是从他们身上却很难看出那种严肃刻板的感觉,尤其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随和亲切,机智幽默,语言极富感染力。让我们感觉:大师不“大”,亲和自然。强震球老师开场的“年龄调查”、华应龙老师的问题“课堂上我们能笑吗?”、张齐华老师“班级排名调查”等,都是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放松,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本节课的期待。华应龙老师在教学中无时无刻都面带笑容,用自己的笑容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和台下的老师,带着学生从上课之初的拘谨、严肃、不敢笑到结束的开怀大笑。张齐华老师语言犀利、精准到位,同时又朴实无华,鼓励性的语言变化多样,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则性地只表扬不批评指正,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话及时指出孩子回答问题时的不足,又能巧妙地化解孩子的尴尬,免去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听完课之后,大家不禁在讨论:大师的课堂与我们的课堂区别到底在哪里?他们为何要这样上?如果我按照这个设计上能否驾驭?他们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是什么样的成长?他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有人说他们成功的因素至少有三点:1.会做人、会做事;2.对教学有热情、有责任心;3.悟性高、敢创新。第一点靠品行和引领,有了这些他们就有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就有了机遇;第二点靠个性和良心,这仿佛是天生的,但也靠后天的环境;第三点靠学习和实践,没有丰富的积累和钻研,视野打不开,再玩也是花架子。所以对大师的课我们要膜拜、要对比、要反思、要落实! 

 


走近大师课堂,接受精神洗礼

    应学校安排,我们有幸在4月11、12号两天参加了2015年“和美课堂”------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暨小学名师高校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两天进行,其中不乏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大家、名家。江苏省江阴市优秀青年教师强震球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节探索规律课《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找次品》;小学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贲友林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节三年级常规课《年月日》的不同上法;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大问题”教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黄爱华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一节《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最后一位则是被誉为“数学王子”的张齐华老师,他上的《圆的认识》是很多老师都喜欢展示的一节课,但是他的这节课却给在场所有人都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完美感受。短短两天时间,这五位小学数学界的教学精英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他们教学上独具匠心的巧妙设计;课堂上的运筹帷幄和良苦用心;感受了他们自信洒脱、轻松自如、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真是给我们听课者带来了一次精神上的震撼洗礼。

    几位大师的的课堂以课本知识为依据,用“以学为主”为杠杆,教会孩子学习的正确方法、教会他们养成认真倾听和自信回应的习惯、培养学生不断质疑和探索的品质,而这些无一不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叫深度课堂、高效课堂。在课堂上他们还渗透了如何做人、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思考萌芽。他们尊重学生,他们了解孩子,他们把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

    黄爱华老师说,当你遇到学习困难者时可以试试对他说:“孩子,别着急,慢慢来,我会帮你的,你一定能行!”黄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老师说:“你们不要轻易地去问一个后进生‘你们学会了没有?’后进生有时候是没有办法判断自己学会了没有的。”“一个后进生愿意花更多时间去研究某门学科一定与这门课的老师对他的关注、欣赏、鼓励态度有关。”黄老师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交流:“请大家听我说……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我……谢谢大家听我的分享!”

    华应龙老师则对孩子们不断灌输这样的哲学思想:“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世界是一分为三的,软硬之间还有微软;上下之间还有中;正负之间还有零……我们能用这样的思想看到天平的第三只盘子吗?如果最坏的结果你都考虑到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比尔盖茨招员工时为何要用‘找次品’来做考题呢?”

    张齐华老师对孩子说:“凭什么你这样认为,你能证明吗?你们有问题要问他吗?你不问我问了。你有什么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与我想的一样,心有灵犀。时针转一圈经过的轨迹是一个圆,了不起,在没有圆的地方看到圆,很有想象力……”他在作报告时不断地引发老师思考:“我们要让孩子学什么样的数学?数学教育还有未来吗?即将消失的职业中有没有教师?”

     如上所述,这几位老师都是堪称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楷模,但是从他们身上却很难看出那种严肃刻板的感觉,尤其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随和亲切,机智幽默,语言极富感染力。让我们感觉:大师不“大”,亲和自然。强震球老师开场的“年龄调查”、华应龙老师的问题“课堂上我们能笑吗?”、张齐华老师“班级排名调查”等,都是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放松,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本节课的期待。华应龙老师在教学中无时无刻都面带笑容,用自己的笑容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和台下的老师,带着学生从上课之初的拘谨、严肃、不敢笑到结束的开怀大笑。张齐华老师语言犀利、精准到位,同时又朴实无华,鼓励性的语言变化多样,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则性地只表扬不批评指正,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话及时指出孩子回答问题时的不足,又能巧妙地化解孩子的尴尬,免去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听完课之后,大家不禁在讨论:大师的课堂与我们的课堂区别到底在哪里?他们为何要这样上?如果我按照这个设计上能否驾驭?他们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是什么样的成长?他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有人说他们成功的因素至少有三点:1.会做人、会做事;2.对教学有热情、有责任心;3.悟性高、敢创新。第一点靠品行和引领,有了这些他们就有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就有了机遇;第二点靠个性和良心,这仿佛是天生的,但也靠后天的环境;第三点靠学习和实践,没有丰富的积累和钻研,视野打不开,再玩也是花架子。所以对大师的课我们要膜拜、要对比、要反思、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