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中华节,中华情——双语小学开展清明主题班会

中华节,中华情——双语小学开展清明主题班会

来源: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作者:束菊艳 发布日期:2021-04-02 浏览次数:345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那么关于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孩子们知道多少呢?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双语小学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开展了清明主题班会,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场传统文化之旅吧。


绘——手抄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四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清明的来历、清明的习俗以及与清明相关的诗词等知识绘制成了手抄报。




誊——诗词谚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然而千古流传下来的不仅有诗句,还有许多有关清明的农事谚语。比如:

“清明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清明种瓜,车装船拉。”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与清明有关的诗词和谚语后,孩子们不仅饱含深情吟诵起古诗词,还纷纷将这些诗词和有趣的谚语摘抄在了自己漂亮的彩纸上。




诵——缅怀先烈









现如今我们安宁的生活是无数位先烈的牺牲所换来的,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今天可以做些什么?双语小学的各位同学为了缅怀先烈,特意准备了祭词,他们用稚嫩的语言向先烈们致以崇高敬意。



食——青团



青团又叫青团子、清明果。清明节吃寒食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

据史料记载清明果的可追溯年代是南朝的梁代。清明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








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对青团有更好的认知感受,特意购买了青团给孩子们品尝,孩子们头戴柳条,开心地吃着青团,了解着清明的相关知识。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双语小学的各位老师也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带着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力量。各位爸爸妈妈也可以在假期期间,带着孩子一起出去踏青,感受这美好的春意,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种花养草,感受生命的力量。


拓展知识: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又叫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那么关于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孩子们知道多少呢?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双语小学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开展了清明主题班会,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场传统文化之旅吧。


绘——手抄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四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清明的来历、清明的习俗以及与清明相关的诗词等知识绘制成了手抄报。




誊——诗词谚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然而千古流传下来的不仅有诗句,还有许多有关清明的农事谚语。比如:

“清明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清明种瓜,车装船拉。”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与清明有关的诗词和谚语后,孩子们不仅饱含深情吟诵起古诗词,还纷纷将这些诗词和有趣的谚语摘抄在了自己漂亮的彩纸上。




诵——缅怀先烈









现如今我们安宁的生活是无数位先烈的牺牲所换来的,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今天可以做些什么?双语小学的各位同学为了缅怀先烈,特意准备了祭词,他们用稚嫩的语言向先烈们致以崇高敬意。



食——青团



青团又叫青团子、清明果。清明节吃寒食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

据史料记载清明果的可追溯年代是南朝的梁代。清明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








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对青团有更好的认知感受,特意购买了青团给孩子们品尝,孩子们头戴柳条,开心地吃着青团,了解着清明的相关知识。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双语小学的各位老师也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带着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力量。各位爸爸妈妈也可以在假期期间,带着孩子一起出去踏青,感受这美好的春意,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种花养草,感受生命的力量。


拓展知识: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又叫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