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素丽:舍弃“热闹”和“华丽”,构建有效英语课堂
来源:小学部 作者:邢素丽 发布日期:2014-11-02 浏览次数:7277
本文荣获“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新课标“绿色课堂”优秀教案及论文评比”一等奖
聚焦小学英语:
舍弃“热闹”和“华丽”,构建有效英语课堂
邢素丽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和实验中,小学英语课堂出现了一派新气象,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存在偏差,教学实践中存在误区,导致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我们在一些观摩活动中发现,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了无痕迹,这些诸如“中看不中用”或者是“重复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地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教近十年来,我坚持写教学随笔,在随笔中,我记下了自己教学的成长过程,记下了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回想这几年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有惊叹,有欣喜…,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可评可改之处也值得回味。而曾经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一堂堂感觉“优秀”,“精彩”的英语课,现在再回头仔细想想,带给我真正的触动不再是 “精彩”,而是“有效”,令我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学得有效?
一、优化课堂“活动”设计,追求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
问题一:忽视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性,一味追求活动的热闹。
“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活动化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们在课堂上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一些英语老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在一些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刻意设计一些歌唱、表演、游戏、竞赛之类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唱、跳、演,忙得不亦乐乎,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什么?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
1.华而不实,不要只为游戏而游戏。
适当的游戏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化解难点、重点。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针对性并不强,有些过程太复杂;有些游戏又过于简单,图热闹,没有真正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服务。
案例一、 《We Love Animals 》
“Look, I have a cat. It’s cool! ”
“Look, I have a dog. Super! ” …
这是一节新授课,重点内容是通过活动游戏学习句型I have a …的表达。
在教学中,授课老师先出示一个盒子和一些动物(cat, dog 等),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What’s in my box? S:“cat” “dog” “monkey”…学生你猜,我猜, 好不热闹,浪费了好长时间,但都是在说学过的几个动物单词,没有操练到重点句型: Look, I have a …;接着,教师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声音或神态做动作;之后,授课老师还设计了让学生调查个人喜欢的动物等活动。这节课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老师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优化课堂活动的设计,没有把握好活动设计的目的性,游戏的参与面很广,但由始至终学生所操练的都是之前学过的几个单词,并没有放在重点句型Look, I have a …的句型操练上,游戏活动的设计没有突破重点、难点,学生在一系列的课堂游戏活动中,没有操练过本课时应该掌握的句型“Look, I have a …”,教学效果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学的实效。
二、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问题二:忽视教学目标,蛮目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有一些教师几乎把活动形式当成了英语课的“法宝”,常常是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真正有意义的提问、交流。
(1)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提问。
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案例二、在观摩课PEP Book7 Unit4 Let’s read中,其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她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降低难度):
如: What is Alice’s hobby?
a. swimming b. diving c. riding a bike d. making kites
然后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提高难度):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Liu Yun’s family?
2. What’s her mother’s/ father’s hobby?
“先学走,再学跑。”这是公认的道理,提问也一样。一开始所提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位老师由选择式问题到问答式问题,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好
本文荣获“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新课标“绿色课堂”优秀教案及论文评比”一等奖
聚焦小学英语:
舍弃“热闹”和“华丽”,构建有效英语课堂
邢素丽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和实验中,小学英语课堂出现了一派新气象,但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存在偏差,教学实践中存在误区,导致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我们在一些观摩活动中发现,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了无痕迹,这些诸如“中看不中用”或者是“重复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地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教近十年来,我坚持写教学随笔,在随笔中,我记下了自己教学的成长过程,记下了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回想这几年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有惊叹,有欣喜…,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可评可改之处也值得回味。而曾经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一堂堂感觉“优秀”,“精彩”的英语课,现在再回头仔细想想,带给我真正的触动不再是 “精彩”,而是“有效”,令我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学得有效?
一、优化课堂“活动”设计,追求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
问题一:忽视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性,一味追求活动的热闹。
“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活动化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们在课堂上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一些英语老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在一些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刻意设计一些歌唱、表演、游戏、竞赛之类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唱、跳、演,忙得不亦乐乎,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什么?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
1.华而不实,不要只为游戏而游戏。
适当的游戏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化解难点、重点。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针对性并不强,有些过程太复杂;有些游戏又过于简单,图热闹,没有真正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服务。
案例一、 《We Love Animals 》
“Look, I have a cat. It’s cool! ”
“Look, I have a dog. Super! ” …
这是一节新授课,重点内容是通过活动游戏学习句型I have a …的表达。
在教学中,授课老师先出示一个盒子和一些动物(cat, dog 等),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What’s in my box? S:“cat” “dog” “monkey”…学生你猜,我猜, 好不热闹,浪费了好长时间,但都是在说学过的几个动物单词,没有操练到重点句型: Look, I have a …;接着,教师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声音或神态做动作;之后,授课老师还设计了让学生调查个人喜欢的动物等活动。这节课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老师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优化课堂活动的设计,没有把握好活动设计的目的性,游戏的参与面很广,但由始至终学生所操练的都是之前学过的几个单词,并没有放在重点句型Look, I have a …的句型操练上,游戏活动的设计没有突破重点、难点,学生在一系列的课堂游戏活动中,没有操练过本课时应该掌握的句型“Look, I have a …”,教学效果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学的实效。
二、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问题二:忽视教学目标,蛮目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有一些教师几乎把活动形式当成了英语课的“法宝”,常常是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真正有意义的提问、交流。
(1)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提问。
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案例二、在观摩课PEP Book7 Unit4 Let’s read中,其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她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降低难度):
如: What is Alice’s hobby?
a. swimming b. diving c. riding a bike d. making kites
然后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提高难度):
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Liu Yun’s family?
2. What’s her mother’s/ father’s hobby?
“先学走,再学跑。”这是公认的道理,提问也一样。一开始所提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位老师由选择式问题到问答式问题,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