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初中部研学游 | 择善少年寻诗踪,立学长江觅钢城

初中部研学游 | 择善少年寻诗踪,立学长江觅钢城

来源:合肥中锐学校 作者:赵新磊 严龙 发布日期:2025-04-04 浏览次数:26

马鞍山市是山水相间的生态之城,历代文人墨客流连于马鞍山大地,留下众多传世佳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对诗词艺术的热爱,4月2日-4月3日,合肥中锐学校初中部师生来到马鞍山,共赴一场知行合一、多维探究的主题研学活动。

李白纪念馆









寻访诗仙足迹,感悟文化瑰宝4月2日上午,初中部组织师生走进李白纪念馆,开始探寻 “诗仙的足迹”,学生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盛唐气象,领悟李白诗歌的浪漫与豪情。

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李白生平展厅、诗词碑林、仿唐建筑群等核心展区。通过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影像和互动展陈,同学们深入了解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传奇人生,以及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成就。


专家讲堂启智,厚植文化自信




活动特邀马鞍山二中名师,开展室外讲堂,剖析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风骨及其时代背景。在纪念园门口,学生们齐声诵读经典诗句,仿佛穿越千年与诗仙对话。纪念馆馆长表示:“希望孩子们通过研学游,将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进取精神融入学习和生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采石矶风景区








登临采石矶,追寻诗仙最后足迹4月2日下午,师生走进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学生们在长江之畔登临诗仙终老之地,通过实地探访、文化体验和诗词诵读,感受“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壮阔意境,体悟中华诗词的永恒魅力。

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一,采石矶因李白多次游历并留下《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等千古名篇而闻名。在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漫步太白楼,了解诗人晚年寓居当涂、醉酒捉月的轶事。学生们感慨:“站在李白曾经吟诗的地方,才能真正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


沉浸式体验,激活诗词文化基因


研学活动巧妙融合了场景化学习与动手实践。在“诗画采石”工坊,学生们用传统矿物颜料绘制《天门山》诗意画;于江畔“捉月台”参与沉浸式剧场表演,重现李白泛舟抒怀的场景;更有“诗词闯关”互动游戏,通过AR技术扫描摩崖石刻,解锁诗句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种‘行走的课堂’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可触。”


马鞍山钢铁公司文化园 马鞍山博物馆

4月3日上午,中锐师生走进了马鞍山钢铁公司文化园和马鞍山博物馆,感受工业文明的厚重与历史文化的深邃。










钢铁公司文化园:钢铁力量的见证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基地,马鞍山钢铁公司不仅生产了无数优质的钢材,还承载着丰富的工业文化。在这里,学生们参观了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了解了钢铁的生产流程。从矿石的开采到成品的出厂,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们惊叹不已。


在文化园的展览馆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展览,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马鞍山钢铁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的智能制造,马鞍山钢铁公司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崛起。学生们还参与了互动体验活动,亲自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生产工具,感受钢铁工人的辛劳与智慧。


马鞍山博物馆:历史的回响

马鞍山博物馆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示了马鞍山地区从古至今的文明发展。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

在古代文明展厅,学生们看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汉代的玉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学生们对中国的悠久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在近现代历史展厅,学生们了解了马鞍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学生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研学游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历史与当下、知识与实践。当中锐学子们在太白楼前挥毫临帖,在长江畔共吟《将进酒》,在钢铁公司文化园和博物馆感受工业与历史的交融,文化传承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同学们在行走中了解历史文化,开阔眼界,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正是培养学生获得新时代文化自觉与创新力的重要路径。


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研学之旅,继续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马鞍山市是山水相间的生态之城,历代文人墨客流连于马鞍山大地,留下众多传世佳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对诗词艺术的热爱,4月2日-4月3日,合肥中锐学校初中部师生来到马鞍山,共赴一场知行合一、多维探究的主题研学活动。

李白纪念馆









寻访诗仙足迹,感悟文化瑰宝4月2日上午,初中部组织师生走进李白纪念馆,开始探寻 “诗仙的足迹”,学生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盛唐气象,领悟李白诗歌的浪漫与豪情。

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李白生平展厅、诗词碑林、仿唐建筑群等核心展区。通过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影像和互动展陈,同学们深入了解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传奇人生,以及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成就。


专家讲堂启智,厚植文化自信




活动特邀马鞍山二中名师,开展室外讲堂,剖析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风骨及其时代背景。在纪念园门口,学生们齐声诵读经典诗句,仿佛穿越千年与诗仙对话。纪念馆馆长表示:“希望孩子们通过研学游,将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进取精神融入学习和生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采石矶风景区








登临采石矶,追寻诗仙最后足迹4月2日下午,师生走进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学生们在长江之畔登临诗仙终老之地,通过实地探访、文化体验和诗词诵读,感受“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壮阔意境,体悟中华诗词的永恒魅力。

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一,采石矶因李白多次游历并留下《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等千古名篇而闻名。在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漫步太白楼,了解诗人晚年寓居当涂、醉酒捉月的轶事。学生们感慨:“站在李白曾经吟诗的地方,才能真正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


沉浸式体验,激活诗词文化基因


研学活动巧妙融合了场景化学习与动手实践。在“诗画采石”工坊,学生们用传统矿物颜料绘制《天门山》诗意画;于江畔“捉月台”参与沉浸式剧场表演,重现李白泛舟抒怀的场景;更有“诗词闯关”互动游戏,通过AR技术扫描摩崖石刻,解锁诗句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种‘行走的课堂’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可触。”


马鞍山钢铁公司文化园 马鞍山博物馆

4月3日上午,中锐师生走进了马鞍山钢铁公司文化园和马鞍山博物馆,感受工业文明的厚重与历史文化的深邃。










钢铁公司文化园:钢铁力量的见证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基地,马鞍山钢铁公司不仅生产了无数优质的钢材,还承载着丰富的工业文化。在这里,学生们参观了现代化的生产车间,了解了钢铁的生产流程。从矿石的开采到成品的出厂,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们惊叹不已。


在文化园的展览馆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展览,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马鞍山钢铁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初期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的智能制造,马鞍山钢铁公司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崛起。学生们还参与了互动体验活动,亲自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生产工具,感受钢铁工人的辛劳与智慧。


马鞍山博物馆:历史的回响

马鞍山博物馆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示了马鞍山地区从古至今的文明发展。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

在古代文明展厅,学生们看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汉代的玉器等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学生们对中国的悠久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在近现代历史展厅,学生们了解了马鞍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学生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研学游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历史与当下、知识与实践。当中锐学子们在太白楼前挥毫临帖,在长江畔共吟《将进酒》,在钢铁公司文化园和博物馆感受工业与历史的交融,文化传承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同学们在行走中了解历史文化,开阔眼界,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正是培养学生获得新时代文化自觉与创新力的重要路径。


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研学之旅,继续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